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常见部位包括腰椎、髋部、前臂等。不同部位检测结果有助于系统评估骨健康状况,发现骨质疏松风险。

腰椎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检测部位之一,因其承重大、骨量流失快,易受骨质疏松影响。腰椎骨密度下降常提示全身骨量减少,是骨质疏松早期筛查的重要指标。髋部(股骨近端)是骨折高发部位,髋部骨密度低下与老年人髋部骨折风险密切相关,检测结果对骨折风险评估和发现具有重要意义。前臂(桡骨远端)适合不能进行腰椎、髋部检测的特殊人群,如脊柱畸形、髋关节置换术后检测者。
操作流程一般为:受检者脱去相应部位衣物,平躺在检查床上,操作人员根据检测部位调整设备参数,确保检测区域与X射线束对齐。检测过程中,受检者应保持静止,避免晃动,以免影响图像质量和检测结果。整个过程无创、无痛,通常只需10-20分钟。
注意事项包括:检测前避免穿戴金属饰品,女性应避开妊娠期,检测当天避免补钙剂摄入过多。部分特殊人群如脊柱畸形、关节置换术后等,应提前告知医生,由专业人员评估检测方案。
健康管理建议:建议中老年人、绝经后女性、慢性病检测者等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。初筛可选择超声骨密度仪,确诊和随访建议采用DXA等高精度设备。检测前应避免穿戴金属饰品,女性应避开妊娠期。如检测结果异常,应及时就医,接受专业发现和健康指导。